绪论、第一至六章
绪论
1. 中国梦
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2. 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
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
3.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5-8
立大志;明大德;成大才;担大任。
第一章
1. 人的本质P14
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,在其现实性上,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
2.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P15-16
(1)是对立统一的关系,两者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、相互促进;(2)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,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。
3. 人生价值的评判P27-28
评判:(1)既要看贡献的大小,也要看尽力的程度。(2)既要尊重物质贡献,也要尊重精神贡献。(3)既要尊重社会贡献,也要注重自身完善。
第二章
1.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P43-46
理想的内涵: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、有实现可能性的、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话与追求。
理想的特征:超越性、实践性、时代性。
2.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P47-49
(1)昭示奋斗目标。(2)催生前进动力。(3)提供精神支柱。(4)提高精神境界
第三章
1、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P72-74
伟大创造精神、伟大奋斗精神、伟大团结精神、伟大梦想精神
2、民族精神的核心P79
核心:爱国主义
3、做新时代忠诚爱国者P82-P92
(1)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
(2)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
(3)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
(4)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
第四章
1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104-P111
国家层面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;社会层面: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个人层面: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
2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P115
(1)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
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;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;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
(2)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
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;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;
(3)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实可信的;认清西方“普世价值”的实质
3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26
(1)扣好人生的扣子
(2)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
勤学;修德;明辨;笃实
第五章
1、道德的含义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P131-P133
道德含义: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,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,主要依靠社会舆论,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。
马克思主义道德观: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;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;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。
2、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集体主义为原则
第六章
1、法律的含义P180
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,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。
2、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P185-P186
(1)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
(2)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
(3)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
3、不断提升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P237-P240
(1)尊重法律权威,做到信仰法律,遵守法律,服从法律,维护法律。
(2)学习法律知识,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,是提升法治素养的前提,要学习法律规范、法理,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故事。
(3)养成守法习惯,增强规则意识,守住法律底线。
(4)提高用法能力,多方式参与法律实践,维护自身权利与社会利益。